登入
Shopping Cart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怎麼辦?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看似發生在女生卵巢,可能影響女性的月經週期及懷孕能力,但實際是個全身系統性的疾病。

多囊性卵巢給女性帶來的困擾,其實不只是在生理期跟懷孕而已。

在多囊性卵巢所導致的荷爾蒙失調下[1],外觀上可能會出現代謝症候群,如體毛變多、青春痘增多等類似生理痘的問題。

對於愛美的女性朋友來說,這些症狀無疑是場真實的惡夢。

許多患者會因此在網路上查一些如何短時間內減肥、減少痘痘、調理月經的偏方,但如果不探究方法的正確性,只期望能夠迅速解決多囊性卵巢所帶來的[症候群]。

多囊性卵巢除了接受正規治療之外,在生活習慣上確實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讓大家更加深入瞭解多囊性卵巢怎麼產生的?有什麼治療方式?

如果你是多囊性卵巢患者或者是家屬,該如何調整生活方式?

多囊性卵巢是什麼?首先要搞懂月經週期

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雖然症狀很多變,但最核心的症狀有三大方面:

1.慢性不排卵:常表現為月經不規則、月經量過多、月經量過少。

2.臨床上出現雄性素過多的症狀,或抽血檢查發現雄性素過多:常表現為青春痘、多毛症、雄性禿。

3.超聲波下出現多囊性卵巢

其他的症狀還包括肥胖(特別是小腹的肥胖,跟一般女性常見的下半身肥胖不同)以及情緒問題(可能和造成的外觀影響有關),另外胰島素的抗性也會造成一些代謝的問題。

瞭解一下女性的生殖系統,以及月經週期的生理機制

女性的生殖系統

主要由卵巢、輸卵管、子宮及陰道所構成,這些器官各自在自己的生殖系統上的發揮作用。

卵巢:為卵子生成與儲藏的器官,也是雌激素、雄激素、黃體酮的合成場所。

輸卵管:接收並運送卵子的器官,以便讓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中結合成受精卵。

子宮:受精卵附著(著床)的地方,子宮內膜厚度會因為荷爾蒙的調控而有所變化。

陰道:除了是與陰莖交合的部位外,陰道所營造的酸性環境,能防止一些細菌的感染。

月經的生理機制

正常的月經週期天數在28天上下,大致可分為濾泡期、排卵及黃體期三個階段。

在月經週期中,有四種重要的荷爾蒙如雌激素、黃體素、濾泡雌激素及黃體生成素來調控經血及排卵時機。

這些荷爾蒙的濃度會在濾泡期、排卵及黃體期三個階段中有所變化,如下:

1.濾泡期

月經天數可以從經學來潮開始算起,到排卵前大約會經過14天。

除了雌激素濃度有緩緩上升外,其他荷爾蒙濃度會維持平穩。

到排卵前一天,雌激素濃度上升至最高點,而濾泡刺激激素和黃體生成素濃度開始上升。

2.排卵期

濾泡刺激素濃度達到最高點,卵巢濾泡接收到訊號後,會排出卵子。

此時,黃體生成素濃度也一樣上升到最高,讓排卵後的濾泡開始轉變成黃體,分泌黃體素。

3.黃體期

在月經週期最後的14天內,黃體會逐漸化成白體,增厚的子宮內膜也會開始脫落,那就是女生們每28天會遇到的[大姨媽]。

所以看似平常的月經,其實有複雜的荷爾蒙系統在調控。

體內荷爾蒙看似各司其職,但彼此之間其實會維持著微妙的平衡。男生跟女生在某些荷爾蒙比例上有先天的差異(如雌激素及雄激素),這就促使男女在外觀上產生很大的不同(如乳房構造、體毛多等)。

多囊性卵巢的症狀,大部分都和荷爾蒙失調有關系。瞭解女性的生理週期後,接下來,逐步解說多囊性卵巢與荷爾蒙的關係,也讓你更能理解多囊性卵巢為什麼會有特定的症狀產生。

多囊性卵巢症狀有哪些?是怎麼發生的?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主要與先天性基因問題、體內黃體生成素過多,以及胰島素抵抗因素所造成。

1.先天基因異常

許多基因的異常可能與多囊性卵巢有關。

有研究統計指出,多囊性卵巢患者的媽媽或姐妹當中,將近4成有多囊性卵巢的病史,這指出多囊性卵巢可能和遺傳有關。

2.黃體素生成素過多

黃體生成素過多會刺激卵巢濾泡細胞分泌雄激素,雄性激素會刺激皮膚內的皮脂腺分泌增加及毛囊角質化,進而產生許多痘痘。

此外,過多的雄激素會促進體毛的生長。這就是為什麼會導致青春痘和體毛過多的原因。

3.胰島素抵抗

胰髒所分泌的胰島素能促進體內血糖平衡、調節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。

當體內胰島素的正常濃度無法作用時,胰島素濃度便會增加以降低血糖,這個現象稱為胰島素抵抗[2]

由於過量的胰島素會抑制肝臟的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(SHBG),進而刺激雄激素分泌,造成青春痘和體毛過多。另外光是胰島素抵抗本身,就會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。

但有不少人會覺得自己胖胖的又長青春痘,就覺得自己是不是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?

事實上也不一定。多囊性卵巢會與其他荷爾蒙疾病有類似症狀,要確定是不是得了多囊性卵巢,還要靠醫生診斷喔!

多囊性卵巢三大主要症狀,如果發現其中得兩種症狀,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多囊性卵巢所造成的:

月經失調:一年中少於6次月經,或者是月經之間相隔超過35天。

雄激素過量症狀:痘痘增多、體毛過多(尤其在上唇處、下巴、腹部、上臂或腋下)。

3卵巢結構異常: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卵巢有變大的情況,或是在卵巢發現超過12顆以上的濾泡。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雖然不是個要立即送醫院處理的急症,但是如果在治療及生活習慣上不加以控制的話,不只會引發上述的主要症狀,長期下去還可能產生其他的併發症,包含:

l肥胖

l膽固醇過高

l過量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所導致的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

l無法正常排卵而導致不孕

l長期沒有控制的肥胖及胰島素抵抗下,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會增加

l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

l易產生焦慮及憂鬱心情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何治療?

其主要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,而一般治療的方向,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個人需求決定。

治療有兩大方向:

1.如果不想懷孕的人,目標是維持月經週期,提供黃體素保護作用,避免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甚至是產生子宮內膜癌。

2.想懷孕的人,目標是讓排卵正常,期待能正常受孕。

當然在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很重要,通過運動、健康飲食、睡姿調整等方式,也可以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、冠狀動脈等疾病的風險。

多囊性卵巢患者如何在生活中調整?

多囊性卵巢患者中的調整,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,患者在飲食、減肥等生活習慣需要多做努力。

身為多囊性卵巢患者,生活確實要比一般人多付出一些。以下是一些調整的方式:

減肥

體重過重(BMI超過24)的患者可透過運動及飲食調整來減肥,如果能降低體重本身的5%至10%,可調節月經及降低雄激素濃度。

此外,有長達16周的研究指出,經調整生活後所減少體重原本的6.5%,可以增加至6成受孕的機會。

飲食調整

雖然目前沒有一個飲食指南適合每一位多囊性卵巢患者,但有研究認為第二型糖尿病飲食建議適合多囊患者。

主要是增加纖維素、Omega-3和9脂肪酸含量,可少量攝取Omega-6和飽和脂肪酸,還要減少食用反式脂肪酸、煎炸過的精煉食用油及精緻碳水化合物食品(如蛋糕、西餅、霜淇淋、白麵包等)。

也有研究指出多囊性卵巢患者在12周內攝取植物雌激素或黃豆等豆類中含有大豆異黃酮的成分,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問題,此外也可以草靠地中海飲食或者是得舒飲食等。

睡姿調整

睡覺打呼嚕的患者,建議可以嘗試改以側躺,盡可能減少身體平躺。

多囊性卵巢雖然給不少女性朋友帶來許多不便,但還是有改善的辦法。

在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過程中,不能只有醫生及家人親友們的督促,患者自己也要遵循醫囑,並養成運動及健康飲食的好習慣,這樣一來,即使是患了多囊性卵巢的朋友,還是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!

另外我們也希望更多人能夠瞭解這個疾病,不要因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在外觀上和你有差異,給予異樣的眼光,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支持。

參考資料

[1] March WA, Moore VM, Willson KJ, Phillips DI, Norman RJ, Davies MJ. 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 community sample assessed under contrasting diagnostic criteria. Hum Reprod. 2010 Feb;25(2):544-51. doi: 10.1093/humrep/dep399. Epub 2009 Nov 12. PMID: 19910321.

[2] Dunaif A.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: mechanism and 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esis. Endocr Rev. 1997;18:774–800.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